首页 健康养生

中药的四气五味,学养生与修行都应该懂的基础知识

时间:2019-09-08 02:44:52 栏目:健康养生
中药的四气五味,学养生与修行都应该懂的基础知识

自古以来,就有四气五味之说,且一向沿袭至今。每味药物都有必然的性和味,而药物的四气五味也是好多道医人的盲点,药物性味老是傻傻分不清。究竟何为四气五味?四气是什么、五味又是什么?对中药感乐趣的不妨一路看看下面的介绍——

“药有酸咸甘吃力辛五味,又有寒热温凉四气。”四气就是寒、热、温、凉四种分歧的药性,又称四性。它反映了药物对人体阴阳盛衰、寒热转变的感化倾向,为药性理论的主要构成部门,是解说药物感化的首要理论依据之一。

如患者示意为高热烦渴、面红目赤、咽喉肿痛、脉洪数,属于阳热证,用石膏、知母、栀子等药物治疗后,上述症状得以缓解或消弭,解说它们的药性是寒凉的;反之,如患者示意为四肢厥冷、面无人色、脘腹冷痛、脉微欲绝,属于阴寒证,用附子、肉桂、干姜等药物治疗后,上述症状得以缓解或消弭,解说它们的药性是温热的。

一样来讲,寒凉药具有清热泻火、凉血解毒、滋阴除蒸、泻热通便、清热利尿、清化热痰、清心开窍、凉肝息风等感化,而温热药则具有温里散寒、暖肝散结、补火助阳、温阳利水、温经通络、引火归原、回阳救逆等感化。

五味是指药物有酸、吃力、甘、辛、咸五种分歧的味道,因而具有分歧的治疗感化。有些还具有淡味或涩味,因而实际上不止五种。然则,五味是最根基的五种滋味,所以仍然称为五味。

中药的四气五味,学养生与修行都应该懂的基础知识

辛,“能散能行”,具有发散、行气行血的感化。一样来讲,解表药、行气药、活血药多具有辛味,用于表证及气血阻滞之证。如苏叶发散风寒,木香行气除胀,川芎活血化瘀等。

此外,《黄帝内经》云“辛以润之”,就是说辛味药还有润养的感化,如款冬花润肺止咳,菟丝子滋养补肾等。大多数辛味药以行散为功。

中药的四气五味,学养生与修行都应该懂的基础知识

甘,“能补能和能缓”,具有补益、和中、和谐药性懈弛急止痛的感化。一样来讲,滋养补虚、和谐药性及阻止痛苦的药物多具有甘味,多用于正气亏弱、身体诸痛及和谐药性、中毒解救等几个方面。如人参大补元气,熟地滋补精血,饴糖缓急止痛,甘草和谐药性并解药食中毒等。

中药的四气五味,学养生与修行都应该懂的基础知识

酸,“能收能涩”,,具有收敛、固涩的感化。一样固表止汗、敛肺止咳、涩肠止泻、固精缩尿、固崩止带的药物多具有酸味,用于体虚多汗、肺虚久咳、久泻滑肠、遗精滑精、遗尿尿频、崩带不止等症。如五味子固表止汗,乌梅敛肺止咳,五倍子涩肠止泻,山茱萸涩精止遗,赤石脂固崩止带等。

吃力

中药的四气五味,学养生与修行都应该懂的基础知识

吃力,“能泄能燥能坚”,具有清泄火热、泄降气逆、通泄大便、燥湿、坚阴(泻火存阴)等感化。一样来讲,清热泻火、下气平喘、降逆止呕、通利大便、清热燥湿、吃力温燥湿、泻火存阴的药物多具有吃力味,用于热证、火证、喘咳、呕恶、便秘、湿证、阴虚火旺等。如黄芩、栀子清热泻火,杏仁、葶苈子降气平喘,半夏、陈皮降逆止呕,大黄、枳实泻热通便,龙胆草、黄连清热燥湿,苍术、厚朴吃力温燥湿,知母、黄柏泻火存阴等。

中药的四气五味,学养生与修行都应该懂的基础知识

咸,“能下能软”,具有泻下通便、软坚散结的感化。一样来讲,泻下或润下通便及软化坚硬、消散结块的药物多具有咸味,用于大便燥结、痰核、瘿瘤、癥瘕痞块等。如芒硝泻热通便,海藻、牡蛎消散瘿瘤,鳖甲软坚消癥等。

中药的四气五味,学养生与修行都应该懂的基础知识

淡,“能渗能利”,具有渗湿、利小便的感化。有些利水渗湿的药物味淡,多用于水肿、脚气、小便晦气。如薏苡仁、通草、灯心草、茯苓、猪苓、泽泻等。因为《神农本草经》未提淡味,后世医家主张“淡附于甘”,故只言五味,不称六味。

中药的四气五味,学养生与修行都应该懂的基础知识

涩,与酸味药的感化相似,多用于虚汗、泄泻、尿频、遗精、滑精、出血等症。如莲子固精止带,禹余粮涩肠止泻,乌贼骨收涩止血等。本草文献常以酸味代表涩味功能,或与酸味并列,标明药性。

气息分歧,感化有别,如黄连吃力寒,党参甘温,黄连功能清热燥湿,党参则补中益气。而气同味异、味同气异的药物感化各有分歧。如麻黄、杏仁、大枣、乌梅、肉苁蓉同属温性,因为五味分歧,麻黄辛温散寒解表,杏仁吃力温下气止咳,大枣甘温补脾益气,乌梅酸温敛肺涩肠,肉苁蓉咸温补肾助阳。​​​

标签:

最新文章